查看原文
其他

徐杰《智取生辰纲》(九上22课)教学设计及评析——追求简约设计,注重思维训练

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-01-10

更多”初中语文“类文章,请点击阅读

部编初语各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名师课堂集锦
于修影《富贵不能淫》(八上22课)教学设计及评析
李良永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(八上22课)课堂实录及品鉴
崔丽梅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(八上22课)课堂实录【全国课堂大赛一等奖】




徐杰《智取生辰纲》(九上22课)

教学设计及评析

      (注:本教学设计根据徐杰老师的教学实录整理而成,教学实录原文附后,感谢徐老师!)

      一、直接入题,检查预习
      1.方言词汇:
    (1)  “如今正是尴尬去处”中的“尴尬”是什么意思?
    (2)  “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,都叹气吹嘘。”中的“吹嘘”是什么意思?
    (3)  “只见对面松树林里隐着一个人”中的“隐”是什么意思?
    (4)“既是有贼,我们去休”中的“去休”什么意思?
    (5) “你这客官好不晓事,早是我不卖与你吃”中的“早是”是什么意思?
     (6) “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”中的“吃”是什么意思?
      2.拓展:我们现在也有这样的意思。比如,他昨天吃了一顿批评,这里的“吃”就是“被和让”的意思。中国人和“吃”有非常有趣的联系。
      (1)写一个人从来都是喜欢占别人的便宜的,我们就说这个人总是——不吃亏。
      (2)说一个人被抓进去坐监狱了,会说这个人怎么样?(吃牢饭、吃官司)
      (3)说一个人动用了他的老本,叫什么?(吃老本)
      二、回顾内容:“智”在何处?
      1.课文的题目叫”智取生辰纲”,用一个固定的句式“________,原来________。”说说吴用等人的“智”。
      2.教师举例子:“吴用等人在黄泥岗设伏,原来是考虑到这里人烟稀少,便于动手和逃匿。”
      3.不看书,说说“智”还体现在哪些地方。
      4.准备三分钟,再次回答。
      5.大家发现了这么多的“智”,你觉得最巧妙的“智”是哪一个?(下药)
      6.不看书复述“下药”的细节,感受吴用的“智”。
      学生复述后其他学生补充。
      7.一分钟时间阅读“下药”一部分内容。

      教师提示:要感受下药的智慧,就要把第11小节、第14小节的文字对照着看。
      思考:如果押运生辰纲的不是杨志,而是李逵,他会用什么方法劫取生辰纲?会不会这么麻烦?
      三、品读杨智,是否有“智”?
      杨志有没有“智?“智”在何处?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志的智慧?(衬托)
      四、思辨阅读,是否有“失”?
      1.在这个故事中,吴用等人的智慧并非完美。正所谓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”,你能发现吴用这个智者的“失”吗?比如他们扮作贩枣子的客商来掩藏身份是可以的,但是你有见过贩枣子的人拿着朴刀吗?
       生读书准备后展示。
      2.教师提示:警匪片里去抢银行的人都是用一个丝袜把头箍起来的,防止被人认出来。你们再看看这桩抢生辰纲的案子最大的败笔在哪里?他们没有隐藏身份。尤其是没有隐藏谁的身份?(白胜)
      3.思考:既然吴用是智多星,我们能不能不写吴用的这些失误,而是把吴用写得完美一点呢?
      4.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刚才几个活动加一句评语?(推动故事情节发展,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伏笔)
      5.思考:吴用的智谋,要是把它放到其他的文学作品中去考虑,你觉得是属于中等还是下等?

追求简约设计,注重思维训练
——徐杰老师《智取生辰纲》评析
袁建国

      学习徐老师的这节课,突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。

      像谁呢?宁鸿彬老师。

      宁鸿彬,这可是上世纪中国语文教学天王级的人物,是绝对的牛人。牛到什么程度?他曾用两年时间完成初中三年的教学任务,每年参加全区初中统考,成绩均名列第一;他曾经用三年时间,教完了初、高中十册统编教材,而且教学质量完全合乎标准……

      这样的成绩,您说牛也不牛?

      还有更牛的!

      他成绩的取得,靠的不是题海战术——因为他从来不布置课外作业,不搞期中、期末考试,他甚至每周还把一节语文课让给其他学科。

      这种做法,是不是很符合当前“双减”形势下对的教学要求?

      那他的成绩是怎么来的呢?

      以我的学习和理解,他靠的是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,靠的是课堂上的思维训练。

      举个例子。

      宁老师执教《变色龙》,安排了两课时,第一课时围绕“变”字展开,第二课时围绕“不变”展开,结构清晰,不蔓不枝,是不是非常简约?

      这方面,徐杰老师的课堂设计是不是与他相仿?

      徐老师紧紧抓住题目中的“智”字,先交流吴用等人的“智”,再交流杨智是否有“智”,最后话题一转,从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”拓展开来,深读交流吴用之“失”,可谓起承转合,跌宕起伏。

      更为关键的是,徐老师的课堂教学,处处都是语文训练。比如提取关键信息能力的训练,复述能力的训练等等。通过这些训练,学生把课文反复“揉捏”,既习得了知识,又提高了能力。

      再说宁鸿彬老师的思维训练。

      宁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了数十种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做法,构建起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,包括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、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和语文知识教学中的思维训练。  

      单说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。

      在由求异思维、求同思维、直觉思维、分析思维、灵感思维构成的创造性思维中,宁老师重点研究了求异思维训练。

      他将求异思维训练分为多端性训练(多方向、多角度考虑问题)、变通性训练(随机应变,不拘常规,尽可能摆脱思维定势,反方向求解)、独特性训练(从新角度,用新观点认识事物)……

      宁老师的语文教学理论,真可谓博大精深,仅用三言两语是说不清道不明的。有兴趣的老师不妨自己搜索一下宁老师的资料,潜心学习和实践,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。

      我们再对照徐杰老师的这节课,由“智”到“失”,是不是也有“多端性训练”的影子?在语文课堂上持续进行这样的训练,学生思维的敏捷性、广阔性、周密性和创造性一定会有大的提升。

      徐老师这节课与宁鸿彬老师略有不同的是,宁老师非常注重思维方法的传授,他总是在某个适当的时机,告诉学生遇到某个问题,应该想什么和怎么想。在徐老师这节课,没有看到这样的“传授”,或许,徐老师是想让学生自己去“感悟”吧。

      总之,有厚度的课堂,是由有思维训练的课堂支撑起来的,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选用适当的思维训练的“钥匙”,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,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,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。从这个角度看,徐老师这节课无疑是经典。


      附徐杰老师《智取生辰纲》课堂实录链接:   徐杰/《智取生辰纲》课堂实录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